如今,这个以“提高终末期肝病诊治水平,降低重症肝病患者死亡率”为目标的团队,已为终末期肝病的诊治默默耕耘了30年,帮助了大量濒临死亡的病人重获新生。2016年1月,郑树森和李兰娟共同领衔的“终末期肝病综合诊治创新团队”项目,荣膺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
只要把人救回来,比什么都好
郑树森和李兰娟这对科学界少有的院士伉俪被学生称为“医学狂人”,工作到半夜一、两点是家常便饭。在常人看来十分平常的准点下班,对于郑树森和妻子来说却是件奢侈的事。他说,“医生其实24小时都在上班。就算我回到家里,我的手机还开着,经常是半夜两点钟我科里年轻医生跟我讲,有一个病人要抢救,叫我到医院去做手术,我披上衣服就回医院。这对于我和李院士来说,已经习惯了。”
从70年代在医院工作到今天,郑树森基本上没有节假日,本该他休息时间,他都奉献给国家和医院了。“这里主要是我们对事业有足足的追求和兴趣。既然走上做医生这个道路,一定要付出的。”郑树森说,“要做一个有水平的医生,必须要付出很多,兢兢业业,不怕苦不怕累。实际上病人就是我们的老师。从治疗病的过程中,我可以了解到、探索到这个疾病的规律。”
1993年4月29日,是郑树森做第一例肝脏移植手术的日子,而这次手术也是他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他要为有一个患6.7公斤巨大肝癌的病人做手术。这个手术一做做了19个小时,郑树森没有吃饭,也没有休息,汗水从额头上不停地滴下来,他的精力高度集中,只隐约记得有人给他喂了一些椰子汁来。最后手术圆满成功,这个病人终于摆脱了肝病带来的巨大痛苦和大的惊人的肚子,重获了新生。
“虽然手术有时候做的时间很长,很辛苦,但内心是非常开心的。只要这个人救回来了,那比什么都好。”这就是作为医生的郑树森最朴素却也最真挚的愿望。事实上,郑树森从医救人的梦想,在童年已经根植于心了。
上学路过的诊所成为他“从医梦”的开始
郑树森小时候上学的路上有一个诊所,里面总是飘出各种药味。他就爱跑去那里看老中医给人看病。那里有一个胡子很长的老中医在里面切中药,给别人搭脉看病,用毛笔写药名。那些人吃了药病真的好了。还在念小学的郑树森觉得非常神奇,对医生非常崇拜。他对自己说“有一天我能不能成为像他这样的医生?”
从小就立下志愿的郑树森,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浙江医科大学,最终走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从医之路。如今的郑树森凭借精湛的技术,冷静的头脑,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肝移植领域的塔尖行者。1993年,他成功完成的那例意义重大的肝移植手术,直接推动了我国第二次肝移植浪潮;他刷新了数个该领域在亚洲的纪录,并在2006年提出了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杭州标准”,将肝移植病人的范围扩大了50%,更多肝癌病人因此获得了生存机会。
外国同行也对郑树森团队的技术赞叹不已。2010年郑树森带领的团队首次走出国门,受印度尼西亚大学医学院的邀请去印尼做活体肝脏移植手术。他们一个礼拜做了四例活体肝脏移植,每一例都非常成功,而且现场直播。印尼大学医学院曾邀请过新加坡、日本的医生过去,但都不是很成功。因此该院院长感到很好奇,问是这个技术是从哪来的。郑树森说,“这个技术就是中国人自己的技术。”原本认为该技术是中国从别国学来的院长感到十分惊讶,说,想不到中国的医学技术也这么高超。
“画家的作品是画,作为医生来说,救活一个病人,做好一个复杂的手术,这就是我的作品了。”郑树森说,“经过我做的手术,我要求并发症少,基本上做到不输血,少输血,这就是一种底气,一种技术。”(光明网记者 蒲潇)
近日,新浪在微博发起20周年生辰抽奖活动,同时还有百万现金征文大赛。
在最新份的数据统计调查报告中,小米电视凭借出色的口碑荣获品牌忠诚度全国第一。
华为霸气回应被全球“围剿”;vivo将在印度投资39.8亿元建立新工厂。
沈义人发微博确认,OPPO成功打通了全球首个基于5G网络的手机微信视频通话。
如今,OPPO宣布成功打通全球首个5G手机微信视频通话,多人连线超过17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