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产业应用驶入加速通道,中国正成为全球企业创新竞逐的高地
- +1 你赞过了
【天极网IT新闻频道】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即将在上海举行,围绕“智能引擎 绿色未来”的主题,大量企业、科研机构与政策制定者将围绕人工智能如何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展开讨论。尽管大会尚未召开,但围绕AI产业化落地的讨论早已升温。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进入从“技术热”向“价值实”演进的关键阶段。在中国,“人工智能+”正加速向制造、能源、建筑、交通等多个实体经济核心行业渗透,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落地的重要引擎。在这一趋势下,越来越多跨国企业正在将中国作为AI创新布局的优先落点。
“ 中国是全球AI产业发展高地,也是施耐德电气全球AI创新战略布局的关键一环”,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总裁尹正表示,“作为全球产业技术的*者,施耐德电气长期引领数字化、电子化、自动化三大技术领域,更深耕机器学习、AI算法等领域20余年。在中国,我们建立了AI创新实验室,与五大中国研发中心一道,将AI、5G、VR、云计算等技术融入多样化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绿色解决方案。”
这种“技术+场景”双轮驱动的落地路径正在形成行业共识。相较于过去“从技术出发”的部署思路,如今企业更关注的是AI能否在业务流程中产生实际效率,能否与碳中和、低碳运营等中长期战略形成协同。
例如,通过在生产运营中积极部署AI技术,施耐德电气上海普陀工厂人均生产效率提高了82%,获评“端到端灯塔工厂”,无锡工厂实现范围一和范围二减碳90%,升级为“可持续灯塔工厂”。两家工厂为传统制造业树立了AI产业化应用的标杆。
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企业不再将AI视作单点工具,而是作为重塑组织能力、优化全链条能效的系统工具。从研发、生产到供应链、销售和服务,AI正逐步融入企业的运营底层架构。
产业生态的联动也正在加速。施耐德电气在中国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发者和系统集成商构建起面向“AI+产业”的协同网络,意图打通从技术研发到产业落地的“*后一公里”。
在即将召开的WAIC 2025上,AI如何真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的核心支撑,将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行业普遍预期,本届大会将展现AI在推动实体经济结构重塑、提升能效水平、强化自主技术体系建设方面的前沿实践与路径探索。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中国不再只是AI技术的引进者,而正在成为全球AI产业价值的策源地。企业之间的竞争,早已不再是模型大小的比拼,而是落地速度、生态协同与系统集成能力的较量。
类型:广告最新资讯
热门视频
新品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