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Suite如何解决大宗贸易业财融合难题?中能储运的数智化转型实践
- +1 你赞过了
【天极网IT新闻频道】在山东潍坊的一家大宗商品交易大厅内,一笔涉及上万吨煤炭的交易正在紧张进行。当货物抵达电厂时,中能储运(山东)集团有限公司的财务及财务系统已快速完成估值、核算,并向供应商支付了80%的款项。这类近乎“实时结算”的大宗贸易场景,在两年前是根本不可能想象的。
作为一家年营收数十亿元的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企业,中能储运曾受困于手工账繁琐、数据滞后、业财割裂等挑战,而用友YonSuite的全场景数智化解决方案,正为这家传统贸易企业注入破局的力量。
大宗贸易的“数智化阵痛”
非标业务与管理滞后的双重枷锁
大宗商品贸易的特殊性,在中能储运的业务流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煤炭作为其核心交易商品,其品质、价格随市场波动剧烈,下游电厂等央企客户的账期普遍在 30-90 天,而上游矿方又急需资金周转,这使得以“大宗贸易服务与垫资服务”为主业的中能储运长期面临“资金垫付压力大、结算流程复杂”的问题。
“以前用某款财务软件,只能解决记账的问题。”中能储运IT总监李思源坦言,“一笔煤炭交易从发运到结算,财务数据往往滞后一个月,甚至出现过给供应商多付或少付款的情况。业务部门觉得费用核算不准,财务部门被海量手工账压得喘不过气,线下核对好几天费时费力不说,有时候还会因为费用错误问题产生分歧和扯皮。”
更棘手的是集团化管控的挑战。2023年中能储运从4家子公司整合为集团架构,各子公司业务模式相似但流程各异。“当时每个子公司都用某款OA,集团人力要登录每家子公司的系统核验考勤等多种数据,整个集团100多人的团队,仅薪资核算就需要3个人力同事处理,集团想拉通数据做合并报表,还要靠 Excel手工汇总,效率极低。”李思源回忆。
行业共性痛点在此刻暴露无遗:大宗商品非标特性导致验收、计价环节变数多,传统财务系统难以实时对接业务;供应链长、资金周转慢,要求企业具备极强的费用管控和资金调度能力;多组织架构下,数据孤岛阻碍集团化决策。中能储运的转型需求,实则是整个大宗贸易行业向数智化迈进的缩影。
YonSuite破局路径
重构中能储运数智化管理逻辑
面对大宗贸易行业的共性挑战,中能储运通过YonSuite的业财融合、费控管理、人力协同、多组织管控,将“付款慢、核算乱、风险高”的传统困境转化为“实时化、标准化、可控化”的数智优势,不仅实现了自身运营效率质的飞跃,更为大宗贸易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数智化转型范本。
业财融合:让大宗贸易的“资金血液”实时流动
大宗商品贸易的非标与账期复杂性,长期以来让业财数据脱节成为行业痛点。中能储运此前依赖某财务软件与手工台账,财务核算往往滞后于业务一个月甚至一个季度,导致上游垫资结算、下游回款对账频繁出现偏差,为资金管理与安全带来诸多挑战。
引入YonSuite后,业财融合的“实时性”成为破局的关键。通过YonSuite前后端分离的架构设计与灵活的转化公式,前端业务单据(如煤炭发运单、质检报告)与后端财务数据(如预估结算、应收应付)实现动态联动,避免了手工账、业务人工估值的偏差。如今,业务发生到财务核算的周期从1个月压缩至3天内,甚至单日业务可当日闭环,这对于依赖“付款速度”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中能储运而言,意味着每年可增加数亿元的资金周转效率。
更深远的价值在于,业财数据的深度耦合让风险管控更精准。通过全局联查功能,财务人员可直接从付款凭证追溯至对应的煤炭采购合同、运输磅单与质检报告,解决了传统模式下“一张千万付款单不知对应哪个项目”的困境,大大降低了供应链金融服务风险。
费用管控:
让“看不见的成本”变成“可调控的资产”
大宗商品贸易的费用复杂性(如运输杂费、招待费、跨区域差旅)也曾让中能储运遇到 “预算失控”的挑战。李思源举例说,在使用YonSuite之前,因为预算的使用处于“盲盒”状态,有些预算科目的费用,可能在每月前10天就花完了当月的预算额度,财务定期核算时才发现费用已经严重超支。
这些财务手工账无法解决的费控风险与难题,在YonSuite费控模块上线后,终于被扭转。YonSuite帮助中能储运构建了“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全流程闭环。
通过预算细分管控(如将办公用品采购、业务招待等非固定费用纳入系统强控),之前招待费的月度消耗从“10天见底”变为“均衡使用至月底”;发票 OCR 识别功能则彻底改变了报销体验——员工扫描火车票/机票即可自动生成行程信息,系统自动匹配对应的费用项目,不仅杜绝了重复报销,还让费用统计颗粒度从“部门级”细化到“个人-项目级”。
对管理层而言,费用数据的透明化也带来了决策升级,通过YonSuite,管理者可实时监控各项费用使用进度,当某项费用接近预算阈值时自动预警。对于财务人员来说,财务从“审核员”转型为“分析师”,借助系统生成的费用结构分析,精准识别业务问题,反哺业务端进行优化改善。
人力管理:
从“重复劳动”到“战略支撑”的效能革命
作为集团化企业,中能储运面临典型的“多组织人力管理”难题——多家子公司各自使用独立的OA系统,集团至少投入3位人力同事统筹工作,薪资核算耗费大量时间,如遇员工离职、调岗等特殊情况,常因系统数据孤岛出现“对账难”,甚至引发薪资纠纷。
YonSuite人力模块的落地,彻底重构了这一局面。通过统一的考勤打卡、休假额度管理与薪资核算体系,集团人力部门将子公司薪资核算人员从3人精简至1人,薪资凭证生成效率提升70%。更关键的是,系统帮助中能储运实现了“业务-人力-财务”的全链路联动。
这种变革不仅是效率提升,更让人力管理从“事务处理”转向“战略支撑”。集团管理层通过移动端可实时查看各子公司人力成本占比、人员效能分析,为公司扩张提供精准的人力配置依据。李思源感慨道,“这在以前靠手工表单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多组织管理:
集团化管控的“标准化引擎”
从中能储运的发展轨迹来看,集团化管控是必然选择,如何平衡“子公司的灵活性”与 “集团的管控力”又是一大挑战。此前,各子公司财务科目不统一、报表取数规则各异,集团合并报表耗时长,子公司财务总监、运营主管等多岗位重复设置,管理成本居高不下。
YonSuite 的多组织管理功能,通过统一会计科目、报表取数规则与人员管控体系,让集团实现了“一套标准管全集团”:子公司业务数据实时同步至集团平台,合并报表生成时间从10天压缩至1天;财务总监、运营主管等岗位从“子公司各设1名”优化为“集团统一派驻”,人力成本与管理费用大幅降低 。
集团管控的更深层价值在于,标准化管控释放了子公司的业务活力。子公司可共享集团的资金池与风控模型,而系统则通过权限隔离确保数据安全。这种“统分结合”的模式,使中能储运在业务发展与扩张上,远超同行。
行业赋能:数智化+AI
重塑大宗贸易供应链金融新范式
中能储运的转型实践,为大宗贸易行业树立了数智化标杆,其价值不仅体现在企业内部效率提升,更延伸至了对整个供应链生态的优化。
借助YonSuite的开放接口中能储运正在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的数据壁垒,加强产业协同,“这种互联让我们从‘贸易中介’向‘供应链服务商’转型。YonSuite的PaaS平台给了我们足够的扩展空间。”李思源提到。
目前,中能储运的数智化经验正被复制到更多领域,中能储运自身也在经历从“单点突破”到“模式输出”的升级,为中小贸易企业提供数字化咨询,成为行业典范。“大宗贸易行业太需要标准化的数智化方案了。”
李思源感慨,“我们的实践证明,即使是煤炭这种非标品,也能通过系统重构流程。现在很多同行来参观,*关注的就是如何用YonSuite解决‘付款慢、核算乱、风险高’的大宗贸易共性问题。”
在中能储运的规划中,数智化转型并未止步于现有模块。未来,中能储运将重点推进 AI 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在“智能估值系统”“供应链预测模型”上持续投入,继续加强与YonSuite的深度合作。“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打造‘数字孪生’供应链。”
李思源描绘蓝图,“从矿方开采到电厂燃烧,每个环节的数据都实时在线,YonSuite作为底层平台,将支撑我们升级为大宗贸易全链条价值管理者。”
中能储运的案例揭示了一个行业真相:在大宗商品贸易利润薄、风险高的当下,数智化转型已非“加分项”,而是决定企业存亡的核心能力。YonSuite提供的不仅是工具,更是一套适配大宗贸易特性的“数智化方法论”—— 通过业财深度融合打破数据壁垒,以集团化管控统一标准,用智能工具提升决策效率,*终推动企业从“粗放管理”迈向“精准运营”。
中能储运正在书写的,是整个大宗贸易行业的数智化新范式。这或许印证了一个观点:在人工智能时代,唯有让数据成为生产要素,企业才能在大宗贸易行业的惊涛骇浪中,掌舵远航。
类型:广告最新资讯
新品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