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维修城于超:维修业有自己的定价机制
- +1 你赞过了
维修行业定价规则所涉及的因素往往比较复杂,可以说,维修行业有自己独特的一套定价机制。因此在具体操作中,要认定“究竟是否存在价格欺诈”有很大难度。 |
在今年的3•15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之际。天极网新闻中心特别组织了一次线下沙龙活动,邀请IT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嘉宾代表,共同交流和探讨如何真正地提升服务质量,更快捷地教育消费者,营造起诚信的品牌形象。
3月10日,由天极网新闻中心主办的“天极网3·15主题沙龙”在北京成功举办。在活动现场,天极网记者采访了中关村维修城总裁助理于超。
中关村维修城总裁助理于超在沙龙活动现场。
“一般来说,用户对IT维修行业的投诉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价格欺诈,二是送去维修的产品被更换了零件。”于超表示,在维修服务中避免遭受欺诈的根本要点,是消费者在送产品去维修时,要选择正规的厂家。现在中关村市场中已经出现了专门针对维修行业拉客的黑导购人员,这一点应该引起消费者和政府主管部门的特别注意。
关于价格欺诈,于超认为:“维修行业的定价规则所涉及的因素比较复杂,也可以说,维修行业有自己独特的一套定价机制。因此在具体操作中,要认定究竟是否存在价格欺诈存在着相当难度。国家规定中关村企业的利润范围可以在厂商媒体价的基础上上浮30%,但这只是针对产品层面的。在维修层面,由于维修过程中需要用到不同级别的技术和设备,价格会有非常大的差异。但在国内,消费者往往并不认同服务的价值,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话题。”
针对如何避免消费者在接受维修服务时遭遇价格欺诈,于超提供了一些“窍门”,“正规的维修厂家一般在让消费者送故障产品来维修以前,都会问消费者一些貌似简单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回答,维修商就可以大致了解送修产品的大致故障情况。比如消费者的硬盘出现了问题,通过一些比如是否‘盘符还在’这样简单的问题,维修商就可以大致判定该故障产品究竟是‘硬故障’,还是‘软故障’。”
“正规维修商在向消费者提供维修服务之前,都会告诉消费者基本的服务价格。如果维修商只承诺‘我这里的维修价格是周边最低价’这样的模糊言辞,消费者就应该小心了,因为往往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于超特别强调,有些小规模的维修商会向消费者承诺提供一些科技含量极高的维修技术(比如无尘室)或是一些实际没有采用的技术以陪衬高报价,对于这样的维修商,消费者应该果断地另寻他家。
为了规避自己送修故障产品中的零件被调包,于超介绍说:“调包这种情况在正规维修商处一般不会发生,但由于目前维修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现在的确有些小维修商‘借用’甚至冒用一些大品牌维修商的招牌去‘收活儿’,实际最终却由不正规厂商进行维修的现象,为此消费者更要提高警惕,不到非品牌维修厂商维修故障产品。”
最新资讯
热门视频
新品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