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即将过去,在5G商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国5G网络建设、5G应用创新、5G产业生态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成绩。近日,由新华网联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一份《5G融合应用发展白皮书(2020)》显示,截至12月,我国已开通5G基站超过69万个,提前完成2020年5G基站建设目标。在个人消费领域,5G终端连接数超过1.8亿,5G套餐用户超过2亿;在行业应用领域,5G+智能制造、5G+智能交通、5G+智慧医疗、5G+智慧体育、5G+智慧水务等一系列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加速落地,5G商用已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我国5G商用进程是在“以建促用”的整体发展战略中部署实施的,目的以高效的5G网络建设带动5G应用的渗透和普及,以全面覆盖的高速通信网络赋能各行各业能力提升。因此,在前期的5G融合应用过程中,5G超高清视频传输、5G+VR/AR、5G超高清直播、云工作、云娱乐等5G应用百花齐放。但并不意味着5G对于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对于应用行业的改变仅仅只是网络通信性能的强化。
事实上,消费端5G应用更多是基于eMBB增强移动宽带能力的5G网络切片,超高带宽和超高速率足以为消费者用户带来极致的网络体验。而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水务、智慧电网、智慧体育等行业端5G融合应用领域,则更多的是采用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这两种5G网络切片类型。这也说明5G在产业端的应用价值比人们预想的要更为多样化。
正如微信、短视频等新兴业态都是在具备一定的通信网络能力后才产生的一样,5G对于行业的应用价值正在于其巨大的产业溢出效应,即对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的催化和对产业转型的推动作用。以“5G+智慧医疗”为例,5G在以超低时延超高连接成功解决了远程手术对于高清图像流的需求,开辟了远程手术全新领域的同时,也通过对处理庞大医疗系统数据的优势,使能医疗诊断系统智能化、患者监测精准化,从而助力医疗从被动治疗向主动监测转变,提升医疗效率的同时也带动医疗产业向更高层级迈进。
当然,智慧医疗领域相对具有较高的行业门槛,而在以物联网智能感知为代表的工业互联网、水务电力、车联网等B端行业,5G融合应用的溢出价值同样开始显现。例如,作为国内领先的物联网集成服务商,中琛物联就先后在华东、西南等地开展工业、电力、水务等领域的融合创新服务,一方面利用5G通信技术优势可以有效促进产业内部终端通信连接互动的无线化、智能化;另一方面,依托5G的大并发数据采集能力,通过自主研发的“物联云管家”IoT云平台实现数据的汇聚、计算、分析,从而实现生产、管理、营销、物流的智能化管理,最终实现工厂内生产全要素、全产业链的重构升级,有效降低经营成本。
除此之外,在教育、旅游、体育等民生相关领域内,5G融合应用表现同样出色。特别是在体育健康领域,以立咕运动旗下“5G+智慧体育场馆”应用为例,在通过引入国内领先的高清显影屏幕,融入5G通信网络和自主研发的多链路聚合通信加速系统,打造“5G高清直播”升级体育场馆内容服务的同时,也带动了运动影像互动、运动达人社交、精准广告投放等内容服务的创新,探索基于5G下的体育用户服务、赛事服务、广告服务和商业生态圈的全面升级,从而为体育场馆带来全新的盈利点。据悉,目前立咕运动已在广州、深圳等地体育场馆开展应用合作。
当然,我们也需要看到,5G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深度融合并赋能千行百业需要电信运营商、设备商、行业客户、第三方开发等产业生态圈的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在深入理解5G技术和行业痛点的基础上,共同探索解决方案,形成新的商业模式。而这仍需要时间和耐心,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