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锐国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50%,核心人才争夺战升温
- +1 你赞过了
【天极网IT新闻频道】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数据斐然:年产量突破1000万辆大关、零售渗透率超过50%、更以超60%的产量领跑全球市场……车企们纷纷亮出“大招”,技术成果频出。然而在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的背后,“抢人大战”也进入到白热化阶段。近日,科锐国际发布的《2025人才市场洞察及薪酬指南》(以下简称《报告》),深入剖析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细分领域人才需求及薪酬趋势,为行业人才战略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千万辆时代开启 中国新能源汽车领跑全球新格局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首次跨越千万辆门槛,单月零售渗透率超50%,标志着行业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在国内市场渗透率已达50%的红海竞争中,中国新能源车企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出海战略持续强化。依托创新“智”造、绿色转型,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加速领跑全球。为应对复杂的地缘环境,头部车企加速海外研发和生产基地布局,通过本土化合作模式积极抢占海外市场。
《报告》指出,在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加速全球布局与智能化迭代的关键阶段,核心领域的领军人才对于企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出海战略的纵深推进,叠加智能驾驶、AI大模型等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使得行业顶尖技术专家人才缺口持续放大。尤其是在需要同时应对国际竞争规则与国内差异化需求的双重挑战下,既具备全球化视野又掌握关键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已然成为重塑行业格局的战略性资源,这也为相关领域薪酬结构与人才流动发展埋下注脚。
人才竞争白热化 三大核心赛道人才需求升级
智能网联、三电技术与数字化及营销等三大领域的人才,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报告》针对这三大板块的人才岗位缺口与薪酬趋势进行了专业详实的梳理及洞察。
在智能网联领域,随着消费者对智能座舱与自动辅助驾驶模块的体验期待日益提升,倒逼车企在技术端加速突破。智能座舱对语音交互控制、一芯多屏架构的追求,驱动智能软硬件方向资深技术人才、产品资深经理需求放量;自动驾驶赛道则因领航辅助驾驶(NOA)功能不断落地,催生高级算法人才及总监等岗位急缺。中央计算平台研发总监、智能架构开发总监则成为电子电气架构领域的主要需求方向。尽管板块整体薪资涨幅维持在10%左右,但较为优秀的技术人才的薪资涨幅仍可达20%。
三电技术的持续突破是破解新能源汽车续航短、充电慢等长期难题的关键路径。车企围绕前沿的三电技术持续攻坚,推动了研发端口人才需求的增长。车企对能够带领团队开展前沿技术学习与产品开发的领军类人才趋之若鹜,研发质量专家、电控开发总工程师等中坚技术岗备受重视。板块薪资涨幅维持在10%左右,尽管企业的整体招聘预算有所收紧,但对于能为企业技术带来突破的核心人选,企业展现出更高的开放度。
随着跨界联名、短视频策划、创始人带货直播等新形式迅速崛起,车企营销方式不断推陈出新,其营销模式也从传统广告投放向沉浸式互动转型。企业对具备流量裂变思维、精通粉丝经济的人才求贤若渴,开始从互联网、消费电子行业跨界挖角。从薪酬水平看,多数岗位跳槽涨幅为10%左右,部分新媒体高级岗位因短期需求上升,薪资涨幅略高。
人才迁徙路线变化 推动企业招聘策略调整
在市场驱动人才需求发生变化的同时,人才流动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人才从初创企业向传统车企回流的现象愈发明显。初创企业在早期凭借灵活的机制和创新的环境吸引了大量人才,但在市场逐渐饱和和技术需求日益复杂的情况下,传统车企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稳定的市场地位和强大的资源支持,重新成为人才的首选。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企业在招聘策略上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对此,科锐国际智能网联业务资深专家孙浩建议,企业可在总部以外设置新的办公地点,增加灵活性和岗位吸引力;与此同时,加强品牌宣传,从企业本身发展实力和平台的角度增加吸引力;对于高潜人才实行“一人一议”,在人才工作定位和薪资上给予更多灵活性;此外,结合当地政府的人才引进政策及福利,增加薪酬竞争力。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行业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中国新能源车企不仅要应对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还要在国际舞台上与众多强大对手竞争。
孙浩认为,企业若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吸纳能够对产品技术与营销推广产生关键影响的核心人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筑牢坚实的组织保障。而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是助力企业高效招引核心人才的关键桥梁和得力伙伴。
作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科锐国际在智能网联、动力技术、自动驾驶、营销等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庞大的人才储备,凭借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不仅能够深入剖析企业的战略需求和发展方向,为企业精准匹配核心人才,还能通过专业的一站式服务,提供全方位的人才解决方案,从而提升企业在人才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助力企业在新能源汽车的广阔天地中披荆斩棘,驶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类型:广告最新资讯
热门视频
新品评测